组成:白芥子30克,清半夏12克,胆南星10克,炒枳实12克,化橘红10克,茯苓30克,生姜6克,甘草6克。
功能:化痰降浊,行气消脂。
主治:高脂血症、脂肪肝之痰浊凝滞证。症见形体丰满,喜静少动,素嗜肥甘,头昏脑重或右胁不适,胸脘痞闷,肢麻身重,恶心欲吐,苔腻,脉弦滑或沉。
用法:每日1剂,常法煎服。服药期间注意加强运动,低脂、低盐饮食。
方解:遵仲景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之旨,故重用白芥子搜剔内外痰结、行气导痰,半夏、南星辛温性燥而燥湿化痰,共为君药;橘红、枳实理气燥湿,散结化浊,使气顺痰消,为臣药;茯苓健脾渗湿,生姜温脾,脾旺则痰无由生,为佐药;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化痰降浊、行气消脂之功。
加减运用:如兼湿热,见头昏脑涨,或胁肋胀痛,心烦口苦,口渴不引饮,尿黄、便秘或便溏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,加炒黄连6克、姜竹茹20克;
如兼血瘀,见形体丰腴,胸闷刺痛,头晕纳呆,舌淡胖苔薄白腻,或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,脉滑或脉弦细,加丹参20克、蒲黄10克(包);
如兼阳亢,见性情急躁,心烦易怒,面红目赤,头痛脑涨,焦躁不安,舌红苔黄,脉弦数,加草决明15克、石决明15克(先煎)、夏枯草10克;
如兼阴亏,见形体消瘦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失眠多梦,健忘,心烦,口干咽燥,大便秘结,舌红少苔或花剥苔,脉虚细数,加熟地黄10克、枸杞子15克;
如兼脾虚,见形体肥胖,嗜睡头晕,神疲乏力,四肢酸重,呕恶纳呆,胸闷脘痞,舌淡苔白腻,脉濡细,或形寒肢冷,泄泻,舌体胖大有齿痕,苔水滑,脉沉细,加用白术20克、绞股蓝15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